增长,成为上市旅游企业去年业绩表现的主题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上市旅游企业公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多家上市旅游公司净利润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无论是拥有优质自然资源的长白山(603099)、黄山旅游(600054)等资源型上市旅企,还是携程、同程等OTA平台,抑或是以锦江、华住为代表的酒店集团,纷纷交出亮眼成绩。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少数上市旅游企业因重资产投资不当等原因,业绩表现不佳。随着旅游业进入“理性繁荣”阶段,如何把握新消费趋势,优化供给,提升品质,改善效率,正在成为上市旅游公司共同面对的课题。
●南方日报记者 叶绮涵 实习生 金英博 统筹 周人果
景区板块 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强劲的市场“东风”、主动揽客的系列举措,让不少上市旅企获得了多年来的最佳成绩。比如,丽江股份(002033)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152.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7亿元,同比大增59倍,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
同样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还有长白山、峨眉山及ST西域等。其中,ST西域(300859)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扭亏为盈、从-1120万元增长至1.05亿元;长白山、峨眉山旅游净利增长亦超200%。值得一提的是,3家上市旅企净利润均已超2019年水平。
不难看出,景区板块的增长型企业,正是去年的“流量担当”。比如长白山,借助冰雪旅游的热度持续“出圈”,不仅成为南方游客的首选目的地,还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据悉,今年春节假期,吉林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98.5%。由小众转大众的新疆旅游,则为ST西域旗下天山天池等风景区带来了客流和收益。
景区板块的前景也被持续看好。业内人士指出,景区公司以门票、索道等收入为主,价格较为稳定,在旅游活动中更具刚需性质,属于旅游中的性价比消费。在去年业绩之外,2024年春节、清明假期的客流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未来景气度有望持续。
酒店板块 规模扩张和品牌升级助推业绩增长
酒店板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迎来强势修复。A股中锦江集团、首旅集团均迎来营收及净利的双重增长;而美股行列中,亚朵净利相比2022年及2019年均有不小的增幅,华住集团更是从连续三年的亏损中一举脱身,净利润远超2019年时的17.69亿元。
亮眼的业绩背后,是外部环境的回暖以及内生增长动力的进一步释放,带动出租率及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的显著提升。以锦江集团为例2023年其境内、境外服务型酒店RevPAR分别为2019年度的106.28%、111.89%;亚朵的RevPAR则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4%。
扩张和升级,也成为酒企稳健增长的法宝。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业绩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回暖和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另一方面也与各酒店企业积极拓展加盟模式、加速品牌升级密切相关。
以华住集团为例,2023年,其国内在营门店数量达9263家,国内新开门店1641家,超额完成此前“新开1400家门店”的计划,待开业酒店3061家,二者均创下单年历史新高。新开出的门店中,超99%是加盟门店。
与之类似,亚朵集团全年新开门店也达289家,相比22年的191家增速明显。截至2023年底,亚朵集团在营酒店数量达到1210家,加盟门店占比达97%。
“近两年来,酒店的投资热度在持续攀升。”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正在迎来新一批的投资人群、和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新蓝海赛道。下沉市场有待提升的连锁化率,被认为是酒店行业的增长看点,而年报结果已然证实了其可行性和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酒店品牌商们对产品的加速升级、迭代,也在助力整体运营数据的恢复提升。2023年,华住、首旅分别发布了全季5.0版本、如家精选酒店4.0版本;亚朵集团也发布了新产品4.0版本“见野”等。
产品升级及结构的变化对应了日均房价的增长。首旅酒店在其2023年年报中指出,2023年的业绩恢复主要由平均房价驱动,平均房价(ADR)指数达到104。数据显示,首旅、华住集团全年平均房价均同比增长近三成。
旅游服务板块 聚焦布局下沉市场
OTA平台也喜报频传。数据显示,携程集团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22%,净利润同比增606.91%,达99.18亿元。同程旅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8.96亿元,同比增长80.7%,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1.99亿元,同比增长240.3%。
“当下,旅行用户越来越追求出游前的‘确定性’,因此大量线下交易开始转移到线上平台。”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涵指出。而以双“程”为首的OTA平台,也开始通过增加业务中B2B的比重、聚焦布局下沉市场等举措,寻找用户市场中新的增长引擎。从2023年成绩看,携程、同程旅行的年付费用户量亦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传统旅行社中,龙头类企业的增幅同样明显。如岭南控股、中青旅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8%、158%。不过,该板块去年业绩与2019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使是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中青旅,也只恢复到了2019年的40%左右。这主要与出境游的恢复水平有关。
不过,随着业务范畴的扩展,多家旅行社也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比如众信旅游在2023年凭借核心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精细化管理等努力,实现扭亏为盈;岭南控股则通过商旅出行、住宿、餐饮、会展及景区等业务板块的经营服务,把握新的增量市场。
若干上市旅企亏损 重资产投资回报不理想
以景区板块的上市企业为例,在景点景区普遍盈利的情况下,包括云南旅游、张家界、宋城演艺在内的旅企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云南旅游营收增长了33.56%至7.19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1.77%、亏损4.27亿元。
对此,云南旅游官方表示,2023年传统旅游业务经营情况明显改善,但旅游文化科技板块项目拓展却不及预期。随着各主题公园项目建设进度的推进,工程建设收入随之增加,导致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参股企业确认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等因素也影响了利润,多原因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重资产项目带来的高成本、长回报周期,成为不少旅企亏损的主要原因。除了云南旅游,同样背靠网红顶流城市的西安旅游,在文旅复苏的2023年亦未能扭亏为盈。年报显示,西安旅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8.85%;净利润虽增长7.82%,但仍有1.54亿元的亏损。
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西安旅游的酒店和旅行社业务营收增幅显著,但其毛利率却极低。2023年,西安旅游主营酒店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126.24个百分点,但仍只有0.34%,远低于国内酒店集团水平。旅行社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0.18个百分点至3.18%,商贸业务毛利率则同比减少0.67个百分点至0.21%。
更有业者梳理上市旅企的负债率与利润关系发现,负债率与利润呈正相关,2023年负债率低于50%的企业普遍实现了盈利,而超70%的西安旅游、超60%的云南旅游等则普遍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颇受游客青睐的张家界,也意外成为亏损旅企中的一员。财报显示,2023年张家界净利润亏损2.39亿元,同比增长7.87%。不过,其全年接待人数及总营业收入却都有显著提升,上升幅度均超过200%。
记者了解到,旗下大庸古城公司是亏损的主要原因。据悉,该项目由张家界斥资约20亿元建设,于2021年6月试运营后,受旅游市场低迷影响,项目后续招商及运营不达预期。同时,项目建设完成后还有大量的折旧、摊销、财务成本计入每年损益。
2023年,张家界预计大庸古城项目亏损2.49亿元,同比增亏0.99亿元,主要是由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7515万元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3659万元。
“大庸古城项目自一开始就缺少精准定位、判断错误。”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在先前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两类景区,一类是山岳类景区,一类便是古城类景区。他认为,张家界旅游应该从传统的观光向度假转变,打造景区度假化的产品,根据旗下景区资源做迭代升级,提高二次消费或增值收入,而不是大手笔建设一个人工古镇。
被单项业务“拖累”的,不只有张家界。坐拥多处热门景区的宋城演艺,2023年净利润却预计转盈为亏,亏损达到0.97亿元—1.82亿元。从披露信息来看,造成业绩预亏主要原因是公司拟计提花房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8.6亿元至9亿元。
其实,撇开花房集团的影响因素,其2023年业绩表现并不差。根据预公告,2023年,宋城演艺预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304%—348%,至18.5亿元—20.5亿元;整体门票收入更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OTA赛道内的途牛。2023年,它也给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全年净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140.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930万元,同比收窄近48%,为上市以来亏损额度最小的一年。
不过,相比双“程”,途牛的业绩则显得有些黯淡。虽然也实现了营收的同比增长,但绝对数值相对较小。事实上,以出境打包游为核心业务的途牛也面临传统旅行社的困境:游客复购率低。为吸引更多新客户,它不惜在营销上“下血本”、销售和营销成本故大幅增长。
此外,也有业者指出,途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港澳、东亚和南亚,这些目的地“受季节和淡旺季影响明显,无法常年保持较高的订单量。”这也是途牛需开拓市场、扩充更多产品线的直接动因。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品一